“刚进入基层工作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?如何有效调解群众矛盾纠纷……”从“象牙塔”到“泥土地”,近日,唐云鹏作为“过来人”在湖南农业大学赴基层西部就业创业毕业生岗前培训班上,以其扎根衡阳祁东县乡镇两年的经历,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最直观、最鲜活的基层工作图景。
扶上马,再送一程。为了让毕业生提前感知基层、提升适应力,该校已系统化、不间断地开展了20余年的毕业生赴基层西部就业创业岗前指导培训。培训班不仅邀请历届优秀选调生校友、基层就业创业标杆、一线工作领导及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倾囊相授工作经验,还邀请专业人士辅导法务常识、公文写作、公务礼仪等实务技能,并组织学员深入基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、座谈交流,全方位锤炼岗位胜任力。至今,该培训已惠及5000余名参加国家、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。
像唐云鹏一样选择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青年,在湖南农业大学还有很多。据统计,近年来,湖南农业大学超过六成毕业生投身“三农”相关领域工作,选择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持续稳定在20%以上。
“学校主动选择赴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。这份选择,深深植根于学校的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沃土之中。”该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凌露表示。
该校2024届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杨谦和彭李,在永州市冷水滩区下的乡镇工作即将满一年。求学期间,俩人多次深度参与学院“乡建项目”,人居环境改造、建筑修缮、艺术融入、乡村帮扶……“这些沾满泥土芬芳的乡村实践,让我们切身感知和了解农业、农村和农民,也与乡土建立了深厚联结。”彭李说。
在校期间,得益于学校和老师的支持,来自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何轮,曾多次扎进农村尝试创业。今年,他毅然报考了选调生。谈及从创业转向基层工作,他坦言:“之前的创业灵感都源于基层实践,在服务基层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选择基层工作,是为了更深入读懂乡村,未来能更扎实地服务乡村发展。”
为有效搭建毕业生与基层岗位“双向奔赴”的桥梁,湖南农业大学定期举办基层就业专场双选会,这种“小而精”的专场模式,既满足了基层的精准用人需求,也让毕业生快速匹配到职业起点。据悉,今年以来,已成功举办5场乡村振兴专场双选会,吸引700余家企业参与,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,人才需求高达26000余人。
此外,为有力支撑毕业生服务基层,该校除了配合“特岗教师”“西部计划”“三支一扶”等国家及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等政策外,还设置了定向培养的基层特岗生和公费师范生项目。定向培养的基层特岗生和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学费、住宿费和教材费全免,毕业后将直接输送到基层岗位,确保有编有岗。
“趁着年轻,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,到基层一线去锻炼成长。”即将启程奔赴西藏山南乡镇开展工作的该校研究生罗周群说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青晓彤 庹炼)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